【爆】博物馆Vol.113山东大学博物馆

  山大学博物馆是一所综合性高校博物馆,1995年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它也是唯一高校考古历史类的家一级博物馆。

  目前,博物馆在心校区和青岛校区两地设馆,分别设有校史展历史文物展书画艺术展室内考古成果展以及其他临时展厅,有文物和标本4万余件。

  其,心校区博物馆展览面积2000方米;青岛校区博物馆展览面积为9000多方米,文物保护实验室5000方米,是内高校单体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山大学博物馆现有文物藏品件,珍贵档案文物238件套,生物教学标本件;贵重晶体陈列品85件,计算机珍贵陈列品12件;医学教学标本资料655件;现代字画等陈列品362件,计件。其馆藏一级文物16件,二级文物88件,三级文物234件套。

  1901年,在清政府批准下山大学堂创立,这一时期也正是代史上博物馆启蒙时期,高等学堂和博物馆都被赋予了开启民智科学救的教育使命。此时随着西方文化在的影响,由传教士为主体创办的代博物馆在上海天津济南成都等地逐渐设立。

  济南广智正是其影响较大的,作为山第一座博物馆,其前身为英浸礼会传教士怀光创办的青州博物堂。

  清光绪三十年1904,怀光在济南征地30 亩,建造新堂,将青州博物堂的设备人员及藏品大部迁入,一期工程达2400方米,由山巡抚杨士骧等主持举行落成典礼,定名济南广智,取广其智识之意,怀光任长。1905年广智落成典礼上,时任山巡抚的杨士骧率领大批文武官员参加仪式

  广智是一所综合性的博物馆,以展览形式展示西方代科学与文明,采用展橱镜框挂图等方式陈列。展品万余件,分2000余组,融知识性趣味性形象性为一体,常年开放。

  它建设之初就是作为博物的功能设计的,陈列展览室有高大的空间,又有较长的连续展带,室内空间开阔敞朗,通顺紧凑,正面为陈列室,左为阅览室,右为研究所,后为布道堂。陈列品在太洋战争前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天文地理机工卫生生理农文教艺术历史古物等13个门类,两千余组,万余件展品。

  1917年,该作为齐鲁大学的社会教育科,与文理神医科并列,纳入大学机构。1941年12月,太洋战争爆发,该被日军接管,改为科学馆。1946年,英浸礼会收回并使脱离齐鲁大学。新成立后成为山省博物馆筹备处,现为山文物科技保护心的办公场所。

  广智现址依旧保存着原貌,坐落在今山大学齐鲁医内。这座二层楼在济南是当时所有建筑最大的,从外形上看既像的庙宇,又像西方的古城堡,建筑设计者融合了西方建筑文化的精华,突出了建筑的实用性。

  2001年山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博物馆从山大学心校区迁入今山大学趵突泉校区科研综合楼内,环境优美,风格典雅,总体建筑面积为1500方米,展厅面积1200方米,展出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山大学校史展书法艺术展精品文物展,并另设一百余米的临时展厅一处。

  2011年10月山大学迎110年年校庆,经过紧张的筹备和精心布展,博物馆新馆在心校区知新楼27层22层落成开馆,新馆面积达4000余米,展览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文明之光方重镇邿寻踪和春华秋实,展出文物标本400件,大部分从山大学考古系发掘的数万件文物遴选而。

   青岛校区博物馆

  山大学青岛校区博物馆是目前内高校博物馆单体建筑最大的博物馆,于2020年10月27日试运行对外开放。博物馆建筑主体由鼎字变换而,取鼎承古今之意,表达博物馆厚重的文化内涵。

  博物馆形体由鼎字变换而,取鼎承古今之意,旨在体现它厚重的文化内涵。从远处望去,白色的墙体独特的外形深蓝色玻璃幕窗格外吸引眼球。大面积白色石材与红瓦绿树基础风格形成强烈对比,凸显其高雅的气质。

  博物馆建筑位于校区总体规划南北向主轴的重要节点位置,该建筑分地上6层,地下1层,主要功能区包括展厅古文书籍厅实验室藏品库房地下车库,以及公活动区建筑面积约4万方米,展览面积约9000方米。

   文物展馆

  文物展馆位于山大学心校区知新楼A座27层,展览面积约800方米。展出的绝大部分文物均是由山大学考古系师生在历年的考古教学实践发掘出土的数万件文物挑选出的。这里同时也是考古系学生的第二课堂和实践基地。

  展厅以各时代的遗址发掘为主要线索,将沉淀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精华向参观者层层展开,主要包括文明之光方重镇邿寻踪和春华秋实四个部分。

  文明之光部分主要介绍的是海岱地区史前时期的主要遗址。包括距今九千年左右属于后李文化的月庄遗址,大汶口文化时期的河遗址和龙山文化时期的尹家城遗址两城镇遗址和丁公遗址。通过各个典型遗址遗迹和文物体现不同文化时期的发展状况,让观众更直观的感受古人的聪明智慧。

  方重镇部分主要介绍海岱地区商文化最具典型性的遗址大辛庄遗址。此部分对山大学三次发掘的考古成果以墓葬为线索进行重点展示,此遗址入选2003年度六项最具学术价值的考古新发现。同时入选2010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邿寻踪部分主要介绍济南长清仙人台邿贵族墓地。展出了M3M4M5和M6的典型出土器物。此墓地发现的青铜器玉石器骨角器陶器等各类文物300余件组。其青铜礼器和乐器110件,器形硕大,铸造精美,7件铸有铭文。根据随葬品时代特征铭文和相关文献,此为西晚期至春秋时期方古邿王室墓地,6号墓为邿君之墓。这一重大考古发现解决了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邿地望之谜。

  春华秋实部分是关于考古系发展史的简单介绍。 从20世纪30年代山大学师生的第一次考古发掘,到考古系成立后历年的考古教学实践,通过照片和实物体现考古系师生学工作的缩影。

   校史展馆

  山大学校史展馆展览面积800方米,位于心校区知新楼A座22层,隶属于山大学博物馆。

  校史展分12个部分。包括序厅山大学堂省立山大学立青岛大学立山大学齐鲁大学山大学山医科大学山工业大学新山大学以及山大学名人墙和结语。

  校史展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和实物,让读者观众领略山大学悠久的历史坎坷的经历曲折的演进,深邃的内涵厚重的文化博大而宽广的胸怀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诚实朴实扎实的校风学风,丰富多彩的校园景观,独具特色的学科建设,闻名遐迩的科学成就,享誉内外的人才培养,遍布环宇的校友资源,坚定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决心和信心。

   艺术展馆

  艺术展馆展览面积400方米,位于心校区知新楼A座26层。 艺术展馆分三个部分,分别是蒋维崧先生书法艺术展厅受捐藏品展厅和专题展厅。

  蒋维崧先生书法艺术展厅首先对蒋先生生前书法创作的场景进行复原,其次对其主要的代表作品集展示,包括甲骨文金文行草和篆刻等作品。另外还对蒋先生在汉语言文字学和诗词方面的成就进行了展示。

  受捐藏品展厅主要是展示内外各界人士向我馆捐赠的代表藏品,主要有瓷器玉器漆器等类别。

  专题展厅是临时展览,结合山大学师生的需求和馆内工作的重点,不定时的更换展览主题。

   百年学府

  百年学府山大学校史展位于青岛校区博物馆二楼,展厅面积约1200方米。展览以图片文字实物场景雕塑多媒体等形式,通过七个单元讲述了山大学从1901至2021年的120载发展历程,旨在让观众领略山大为育贤的办学初心,勇担民族复兴使命的决心以及争创世界一流水高校的雄心。

   文韵齐鲁

  文韵齐鲁山大学文物考古成果展是青岛校区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展示形式最多样的一个。

  展览面积约2200方米,展出文物约1000件,展现了山大学考古学科几十年取得的文物成果及该学科对推进齐鲁文明进程研究的重大贡献。展览分为五个单元,以齐鲁文明史为主线以山大考古学科对齐鲁文明史乃至华文明史的贡献为辅线。

  为使展览更加生动直观,更具趣味性故事性,展厅在关键节点布置了贝丘密码煮海为盐琅琊仙境等9处艺术场景,辅以人物雕塑半景油画声光电等形式,利用多维度展览语言讲述文物故事齐鲁故事。

   精致考古

  精致考古厅展览面积约400方米,展品700余件,介绍了山大学实验室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的项目成果及与唐仲英基金会结缘的历程。

  在唐仲英基金会的资助下,2014年山大学建立唐仲英考古发掘及文物保护实验室,开展室内考古发掘以及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目前已开展多项陶瓷金属等无机文物及书画皮革等有机文物的修护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笔墨丹青

  笔墨丹青展为书画艺术展厅,集展示了山大学历史文化学已故教授韩连琪张伟华两位先生无偿捐献的部分明清书画。笔墨抒情,丹青写意,展览展出书画是难得的珍贵文化遗,也寄托着两位教授无私奉献爱爱校的精神。

   甲骨卜辞

  商代甲骨卜辞,2003年在山济南大辛庄遗址出土,由4块甲片缀合而成,保存了右甲桥前右甲 后右甲尾右甲尾左甲以及前左甲后左甲的大部分。龟甲在使用前经过精细的整治处理,刮削痕迹明显,厚薄均匀, 正反两面均较光滑,右甲桥部偏下有一穿孔, 尾左甲边缘处有一半圆形穿孔,钻凿灼具备,钻凿排列规整。刻辞内容为卜辞,分布于前左右甲和后左右甲。其后左右甲局部漫漶不清。

   玉神人头像

  商代玉神人头像,高55厘米 宽85厘米 厚0.55厘米,2010 年山济南大辛庄遗址出土。装饰品。绿色,器表受沁略泛白,局部呈褐色。冠饰部分略有残缺。整体为侧面人首形象,双钩阳线勾勒出眼耳鼻獠牙及冠饰。出土于商代墓,应属于龙山文化遗玉。

   青铜方壶

  春秋青铜方壶,通体扁方,口微鼓,长颈稍内束没,鼓腹下垂,圈足;盖为子母口,顶为圈钮形,缘外卷。颈饰环带纹,颈两侧有凤鸟衔环状耳;颈腹之间有一条宽带纹,腹部为蟠龙纹,四面各有一龙头,龙身盘绕卷曲,线条流畅,并加刻阴线表示细部;圈足上部饰垂鳞纹,下部为素面。

   青铜鸟柱

  春秋青铜鸟柱,通高48厘米,重2.2公斤,长清仙人台遗址出土。方形底座,心有一立柱,立柱顶端及部各有一飞鸟,两鸟头的方向呈直角,镶有绿松石眼。底座上装饰有乳丁纹和云雷纹。目前内出土类似的器物极少,文献也未见有相关记载,对它的具体功用还不是很清楚,但发现的仅有的几件都出土于高规格的墓葬,可能是贵族用于祭祀或其他的礼仪用品,抑或是一种实用器,用于悬挂某种饰物的支架。

   角雕香薰

  春秋角雕香薰,左者长4.2厘米, 厚2.3厘米, 通高3厘米;右者长4厘米, 厚2 厘米,通高3.5厘米,1995年山济南长清仙人台遗址出土。生活用品。两件,大形制相似,由盖,器身和底座三部分组成,可拆卸,盖雕两兽形钮,并阴刻锯齿纹一至两,器身满饰镂空蟠螭纹。

   铜诏版

  新莽铜诏版,山邹城邾故城遗址出土,正面边长 25.525.9厘米,反面边长 25.425.7厘米,厚 0.480.62 厘米。正面部用篆书分九行有王莽同律度量衡81 字诏书。诏书内容为黄帝初祖,德币于虞,虞帝始祖,德币于新。岁在大梁,龙集戊辰,戊辰直定,天命有民,据土德受,正号即真。改正建丑,长寿隆崇。同律度量衡,稽当前人。龙在己巳,岁次实沈,初班天下,万永遵。子子孙孙,亨传亿年。

   三彩釉陶茶具

  唐代三彩釉陶茶具

  盘口径25.6 底径13.4 高3.7厘米

  罐口径4.5 高6.5厘米

  杯口径5.7 底径3.2 高3厘米

  茶具由承盘6个杯和1个罐组成。承盘为圆唇浅腹底。盘内置6个杯,环绕心罐。杯圆唇深腹圆饼形足;罐底圆腹,器形饱满可爱。盘外壁及杯罐器身施黄白绿等色釉,纹饰自然流畅,釉色明艳亮丽清新雅致。盘内无釉。

   三彩釉陶天王俑

  唐代三彩釉陶天王俑,高77厘米,头戴盔帽,双目圆睁,面部无釉,左手叉腰,右手高举握拳,右腿微屈, 左腿直立。身穿铠甲,双肩覆膊,铠甲护胸及护心,足穿尖状靴。双足踏在黄色卧牛身上,牛之下为椭圆形镂空台座。身施黄绿影釉,气势雄伟,釉影鲜艳。

   绿釉鸡冠壶

  辽代绿釉鸡冠壶,1980年辽宁朝阳博物馆赠送,口径6厘米,底径8.5厘米,高30厘米。直立口,口上有一宝珠钮形盖,筒形流,双孔便于系绳,扁腹, 腹部两侧及下腹部饰一凸棱,仿皮囊接缝痕迹,凸底。胎体厚重,造型圆润古朴。腹部两侧各刻有卷草纹,刻划飘逸流畅,如行云流水,带有一种自然古朴的民族风。

  ◇ 本文部分信息源于山大学博物馆青岛日报齐鲁晚报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